作者: 郭衛東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1-07-23 10:43
□記者 郭衛東
社區文化廣場上,涼亭典雅別致;田野里生機盎然,數百畝溫室大棚排列整齊,一輛輛載滿蔬果的貨車從這里駛向全國各地……這是7月21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在牡丹區都司鎮郭塘坊村看到的景象。近年來,郭塘坊村通過發展蔬果產業走出了一條生態致富路。
大學生放棄高薪來當職業農民
老兩口種蔬菜一年脫貧致富
“我承包的大棚主要種植南方品種的水果,有火龍果、四季梨等。這個地方靠城區比較近,附近沒有工廠,種的蔬果質量有保證,銷路非常好。”今年35歲的高星是來自四川的一名“新農人”,大學畢業后通過親戚了解到郭塘坊村是有名的“蔬菜村”,便毅然放棄高薪工作,來到這里當了一名職業農民。
在郭塘坊村,不僅有年輕人承包大棚,還有不少六七十歲的老人承包大棚種果蔬。今年61歲的村民郭合芹去年和老伴一起承包了兩個蔬菜大棚,當年就掙了6萬多元,不僅脫了貧,還成了富裕戶。“俺村種植果蔬有專門的技術員和配套服務,大棚種植不用愁。”郭合芹說。
近年來,郭塘坊村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,著力推進蔬果產業基地規模化、栽培設施化、生產標準化、品種特色化、產品綠色化的集約發展,摸索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生態農業振興之路。
全村四成土地流轉種植果蔬
眾多農業合作社紛紛入駐
名聲在外的郭塘坊村吸引了眾多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前來加盟,牡丹區本然種植專業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。在該合作社的21個大棚內,有黃瓜、西紅柿、葡萄、韭菜、草莓、辣椒、火龍果等果蔬品種。“我們注冊了‘本然緣味’商標,產品通過國家無公害認證。”本然種植基地負責人王茂先說,“這些大棚都是經過測土配方和土壤凈化的,種出來的農產品味道純正、質量有保證。”
在郭塘坊村大棚果蔬栽植和采摘的農忙時節,當地及周邊群眾在此務工者達200余人,累計農忙時間在3個月左右,僅此一項就帶動從業者人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。
“目前,郭塘坊村40%以上的土地都流轉種植了果蔬,村里的這些大棚年總收入超過500萬元。全村有一半群眾種植大棚蔬菜。”郭塘坊村黨支部書記王思東告訴記者,該村種植大棚蔬菜始于1998年,目前村里的蔬果大棚已發展到170個,占都司鎮蔬果大棚總量的70%以上。
如今的郭塘坊村,一處處農業生產基地、一家家專業種植合作社、一批批致富帶頭人的出現,不僅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拓寬了道路,也使蔬果種植成為振興農村產業的重要力量。